海建集团154个受损在建项目恢复生产,2万多人复工
海建集团154个受损在建项目恢复生产,2万多人复工——
把老天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本报记者 周元 通讯员 申坤
8月2日上午,望着起重机正在吊装的崭新塔吊,海南建设集团海口蓝城一号二期项目经理沈忠强,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超强台风“威马逊”来袭时,蓝城一号二期工地7座塔吊,有两座拦腰折断,其中一座恰好结结实实压在一排板房上。所幸人员转移及时,无人伤亡。台风第二天,工地就开始了紧张的清障、排水、修整和测试设备,7月23日,部分项目复工。“这次两台新塔吊安装好后,我们就可以全面复工了,争取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沈忠强充满信心地说。
据了解,在这次台风中,海建集团在全省共有154个在建项目遭受损失,工地现场塔吊倒塌26台,井架倒塌12台,板房倒塌11.6万平方米,围墙围挡倒塌1万多米。经过连续奋战、紧张抢修,截至8月2日,有140个在建项目恢复生产,占受灾总数的91%,复工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复工人数达2万多人。
撕裂成絮的绿色外衣,拦腰扭断的高大塔吊,成排倒伏如纸片般的活动板房……台风过后,建筑工地备受摧残的情景,相信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来自安徽的泥水工吴永艳称,他没有想到,仅仅只用了9天,他所在的海建集团海口五源河公寓二期项目就开始复工。
早在台风来临前,海建就抽调64名海建预备役官兵组成应急队;由200多名员工组成的应急救援支队24小时待命;全系统180多名党员干部坚守岗位,指挥并亲自参与抢险工作。
台风过后,省国资委主要领导先后三次来到海建集团,指导灾后重建工作;集团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分赴各市县项目工地,蹲点部署。7月21日,集团连下三份通知,并制定了统一、详细的复工方案,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复工安全巡查小组赶赴各灾区。
“毁坏的塔吊太多了,我在台风第二天给厂家打电话,那边说已经接到200多个订单了。为了早点开工,最后我们不惜成本,加了些钱才拿到货。”蓝城一号二期项目负责人吴清海说。
海建集团配套公司,主要为工地提供混凝土。在这次大灾中,公司生产场地被淹,搅拌设备损坏。为了不影响复工,配套公司工会主席叶秀川,连续5天带病参加救灾,晚上就和应急救援队队员们睡在公司办公室。
此外,海建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驰援灾区。
7月19日凌晨4时,海建租赁公司组成由4名司机、2辆拖运机械板车、1辆挖掘机、1辆装载机、1辆轿车组成的突击队,在省住建厅带领下赶往文昌市翁田镇抢险救灾,打通多条通往受灾村庄的道路,确保救灾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7月25日,海建响应省住建厅号召,积极履行国企责任,抽调40名专业技术人员分成五组赶赴受灾地区。
在5天时间里,工作组每天早出晚归,头顶烈日,对文昌铺前镇、公坡镇、翁田镇、昌洒镇等共计7000多户房屋进行了安全性评估,对经评估定性为危险的房屋,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组织人员帮其搬离,确保群众安全。
(本报海口8月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