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示范户——记临高县波莲镇武来村王春利
发布时间:2021-04-06人气:5405所属分类:工会工作
王春利,女,现年65岁,临高县波莲镇武来村人。她身有残疾,口不能言,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家五口,正值壮年的两个儿子也仅为初中文化水平,还有两个学龄前的孙儿需要抚育,由于人均收入低于2965元,王春利一家曾被纳入武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而在一年半后,王春利一家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以人均收入达到3975元的条件,成功实现脱贫,如今更是成为全村有名的脱贫致富示范户,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奔头。在武来村,她们一家的脱贫致富事迹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奉为榜样。
谈起脱贫致富的经过,王春利的家人百感交集,话里话外都是对政府、对工作队和对帮扶责任人的感激之情。
一、扶贫扶志,解放思想才是挖掉穷根的良药。
张营同志是临高县波莲镇武来村第一书记,由海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派驻,他同时也是王春利一家的帮扶责任人。在进行建档立卡的第一轮摸排过程中,王春利一家就引起了他的关注。根据走访信息登记的记录,王春利一家有两个儿子,一个26岁,一个34岁,都正值壮年却赋闲在家,全家五口仅靠养几头猪过活,而王春利本人由于身体不好,常年吃药,本身又残疾在身,沟通不便,另外还有一个2岁、一个3岁的学龄前孙儿需要抚育,日子过得着实困难。
通过多次走访了解,针对王春利一家因病、因残、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导致贫困的情况,张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帮扶计划。首先便是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国家、省里各级扶贫政策一一解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角度多方位,深入浅出地展开宣导,同时列举一些通过帮扶成功脱贫改善生活的事例,用以激励他们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春利一家对此接受度非常高,以前老旧的观念、僵化的思想、“等、靠、要”的习惯逐渐在帮扶小组和帮扶责任人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下去除一新。
二、自强自立,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针对家中壮年劳动力赋闲在家、安于现状的情况,张营不断地鼓励他们外出打工,比如参与海建集团产业化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招工,鼓励他们通过就业增加收入;同时鼓励王春利发展养殖。她虽身残患病,但劳动力并未丧失,且有饲养家禽家畜的经验,在帮扶小组的支持和引导下,她不但饲养了鸡和鹅,还用自己的粮食、靠自己的手艺酿起了米酒,多元化的致富途径,不但分担了投入风险,也为她的生活增加了乐趣。
三、全家齐心,为了下一代有不一样的未来。
通过帮扶、外出务工、发展养殖业,王春利一家改善了生活,不但生活品质有所提升,精神面貌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改观,思想积极进步,一家人和乐欢欣。看着在院子里快乐玩耍的孙儿,王春利的眼里满是欣慰和期待。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走出村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是他们一家共同的期盼,为此,他们也将继续努力打拼,共同撑起这个曾被列为贫困户,而今却人人称羡的脱贫致富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