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建, 海南建筑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发布时间:2010-02-10人气:10164所属分类:媒体看海建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02/09/010735779.shtml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2010-02-09 09:19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经历悲壮,历史更趋凝重;走过风雨,彩虹更显绚丽。
在全国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南海之滨的琼崖大地,在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住建厅的行业指导下,一支素质过硬的现代化建筑“铁军”已悄然崛起。60年来,这支“铁军”的历史悲壮、凝重而令人回味,这里的人们意志顽强、信念坚定,最终迎来彩虹。
这,就是在海南乃至全国建筑行业享有盛誉的原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也就是将于2月9日隆重挂牌的海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建”)。60年来,他们依靠艰苦奋斗、深化改革,不断夯实基础;依靠严格管理、质量至上,奠定可靠信誉;依靠班子团结、队伍过硬,彰显“铁军”本色。
海建沿着时光隧道,一路风尘仆仆走来,由弱小到强壮,由一穷二白到实力雄厚;由一度默默无闻到再创辉煌。海建走的是一条充满坎坷的成功之路,它行进在通往光辉未来的征程中,书写着传奇的风采。
风雨兼程创辉煌
1950年,海南岛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当年12月28日,海建的前身单位就在这个没有冬天的海岛应运而生,掀开了海南建筑史上的崭新一页。
斗转星移,几番浮沉。由于种种原因,海建曾包袱沉重,债务缠身,举步维艰。面对困境,海建人充分把握海南新一轮经济健康较快发展的历史机遇,真抓实干,使这个病入沉疴的省属大型国企,一步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曾写满悲壮的海建,再次挺直了脊梁,把希望写在了昂扬挺拔的五指山脚下;曾徘徊不前的海建,终于在千锤百炼中,顽强崛起。
海建为何能重新崛起?这些天,记者通过多日深入采访,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终于找到了其中的规律——
他们紧紧把握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千方百计谋发展。这从海建2009年的表现就可充分说明。
2009年,全球深陷金融危机,建筑市场大幅萎缩。海建反而逆势增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持续增强。
一年来,海建积极应对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宏观调控等不利因素的强力冲击,逆势而上,通过调整经营布局、转变经营方式、规避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率,经营成效显著,市场驾驭能力明显增强。
集团总经理吴亚春说,诀窍在于打出了一套组合招式。一是“政府招”,充分利用“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带来的发展机遇,注重承揽政府投资项目。二是“品牌招”,充分运用海建“鲁班奖”品牌培育和开拓市场,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整体合力。三是“商砼招”,积极建设配套公司搅拌站项目,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四是“社会招”,继续加大力度承揽市场影响力大的社会项目。
收效十分明显。2009年,海建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利润总额3348万元,同比增长1.8倍;上缴税款3.7亿元,同比增长45%,社会贡献率在全省重点监管企业中名列第二。被评为省百强企业第4名,其主营业务收入稳居省国资系统首位,是当之无愧的“海南建筑业领头羊”。
打造质量硬品牌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变迁,也见证着经济的兴衰。海建伴随海南走过了60年历程,见证了海南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其在不同时期打造的建筑也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记,成为海南各阶段的珍贵缩影。如今的海南,海建承建的代表性工程到处可见。获海南省首个“鲁班奖”的省图书馆工程,就是其中典范。
“鲁班奖”是中国建筑业的最高质量奖,获“鲁班奖”的工程代表了中国当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在海南,人们都知道打破“鲁班奖”空白的是海建,迄今他们已两获鲁班奖,也是唯一获此项殊荣的海南本土企业。
海建历年来坚持强化施工管理、质量至上,在所有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始终把质量视作企业的生命。吴亚春常说:“一个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2009年,海建通过持续提高技术、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创建优质工程,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企业进一步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
在员工素质上,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员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形成创建优质工程的良好氛围。
在质量管理上,规范项目管理,提高管理实效,提升工程质量,坚持节能减排,降低项目成本,促进施工现场管理升级。
在技术应用上,积极开展一系列技术培训、攻关活动,大力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2个项目入选全国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在安全生产上,强化安全第一意识,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4个工地被评为年度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
海建党委副书记陈和说,2009年海建共创14项省优工程。历数近年来的省优、市优工程,海建获奖项目约占同期的40%,品牌效应彰显。一个曾经负债累累、濒临淘汰的企业,终于被打造成省内响当当的行业龙头。
致力改革谋发展
建筑如山,车如流水,海南街市日见繁华。
海建见证了海南解放后的沧桑巨变,构筑着海南今天的建筑脊梁。
如今,海建器宇轩昂的身影,不仅阔步在海南、神州大地,还正以自豪的姿态迈向全世界。
2008年12月17日,海建承担的援建非洲布隆迪的3所学校进行竣工交接,包括布国总统在内的高官悉数到场。在援建的半年里,海建项目组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工程质量与工期,受到布国上至总统府下至普通民众的高度赞誉。
人们纷纷说,海建这次真的崛起了。吴亚春说,海建发展的本质诉求在于改革。
这是海建人的共识。对于曾经彷徨、曾经无奈、曾经历尽艰难的海建人来说,这样一个诉求,无疑深入人心。
2009年,海建改革硕果累累,他们借鉴全国先进经验,结合发展实际,先易后难,连续重拳出击,企业改制取得实质性突破——
3月,泛海装饰公司关闭退出;7月,完成原宝锦公司职工安置;8月,挂牌转让健煌消防公司94%国有股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0月,完成海建集团化和股份制改造实施方案,并于12月正式获省国资委批复,成功实现60年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转进。
海建还将根据产业结构发展需要,陆续组建投资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一系列现代企业,其它下属企业也将创造条件进行股权多元化改制或关闭。
海建还持续开展机制创新,积极应对各方面市场冲击,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的决策、运行机制,增强企业的危机风险防范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确保了企业在改制进程中稳步持续发展。例如,海建加强财务审计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净资产收益率达1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8%。
2月9日,海南省建设集团将正式成立,沉重的历史被抛在后面,希望的曙光展现在面前,海建人扬眉吐气、踌躇满志。“光荣”二字终于被浓墨重彩地写在了海建发展史上,写在了海建人的心里。
有人问,在当今时代,企业魅力关键在何处?吴亚春回答:改革、发展。
这就是海建的魅力!
(本报海口2月8日讯)